地址:襄阳市人民广场奔泰阳光城
十楼1002室
邮箱:xfxidianxinli@163.com
电话:18986362581
传真:0710-3448881
——叛逆,来得排山倒海且难以捉摸
“自从儿子进入青春期后,我每次打电话之前都要酝酿一下情绪。儿子在学校中状况不断,为了不跟儿子频繁起冲突,我每次在沟通前都要默念‘亲生的、亲生的’。”北京的金女士最近说,“我和儿子之间不仅有代沟,还隔着无边无尽的互联网,我不懂他的游戏、不懂他的几次元,不知道他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、因为什么事情火山爆发。”
对于每个正在经历孩子青春期的家庭来说,所有问题都是新鲜而棘手的。而当超过一半的00后进入青春期后,家长们才发现什么叫真正的“排山倒海”,什么才是真正的“难以捉摸”。
互联网上的“怪物”?
中考“一模”前的一个晚上,静馨整晚都坐在书桌前。夜里11点多,妈妈耿女士在门外催促她睡觉。不过,这个午夜静谧的房间里,只有书桌上那几本科教书是真正安静的,静馨的内心和手中的手机热闹非凡。“昨天那个小黄片,谁能再传给我?”静馨在一个群里说,同时在朋友圈里发出了游戏邀请,“王者?有无?”排好队、排好队,老公易烊千玺来了。”几分钟后,静馨又发了几张偶像的图片。“票圈里没有男朋友的,是不是只有我一个?”静馨的朋友圈里又多了一条......
静馨在北京一所不错的中学读书,文静、内向的她曾经两三个月也不会更新朋友圈。不过,近一年来她突然变了,更新朋友圈的次数急速增加,每天刷屏;同时,她发的内容尺度越来越大,最初还只是晒晒上学路上偶遇的帅气男孩的照片,后来她的朋友圈“不干净”了,脏话脱口而出;再后来,她在朋友圈开始喜怒无常;现在她开始天天在朋友圈里“求男友”,甚至还发过几张充满了性暗示的图片。
青春期如此可怕吗?这么快,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就变成了一个“女流氓”?“这其实反映了互联网背景下青春期的一个特点”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,家长要时刻意识到,这一代孩子的青春期已经与互联网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,因此他们的青春期都会有网络时代的独特性。
不过,互联网上那个“张牙舞爪”的“怪物”不一定是孩子真正的样子。孙宏艳说,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更大,互联网对于他们来说,不仅是一个社交平台,而且也成了他们躁动的情感、无处宣泄情绪的出口,他们可能会把内心最狂野甚至最不堪的一面展现在这个“看得到但摸不到的地方”。
一年前,静馨在朋友圈将父母拉黑,因此,耿女士不知道女儿在网络上的面貌。不过,耿女士对进入青春期的女儿也有很多抱怨:“在我们面前总是冷着一张脸”但会时常对着手机发出很魔性的大笑”“批评不得,只要听见不爱听的话就哐当一下把门撞上”......“但她也会时常关心我,有一次她与爸爸回老家,在飞机场还不忘提醒我‘晚上一个人在家记得锁好门’。”耿女士说。在耿女士眼中,虽然静馨不再是以前那个乖乖女了,但也绝不是网络上那个恐怖的样子。
摔手机、藏路由器
不过,线上线下两个世界之间的那道门一旦打开,就很难再合上。
“我父母工作很忙,刚上中学的时候,他们怕我在外面玩儿不安全,所以规定我放学必须马上回家,于是我就开始上网玩儿游戏打发时间。”现在深圳读高一的男孩马嘉说。但后来他发现,“游戏实在是太好玩了,在游戏中我可以组建自己的队伍,我可以战无不胜”。
现在的网络游戏在让孩子玩耍的同时,还组建了一个社交平台。这对于那些处于青春期、自我意识一天天膨胀、想倾诉而又不愿向父母倾诉的00后来说,无异于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,使他们流连忘返。
但我一旦真的沉溺其中,孩子们也会痛苦。“我管不住自己,上课也会悄悄把手机拿出来发上一条朋友圈,也没什么特别要说的,可能就是发个表情包,说一句无关痛痒的话,然后一会儿拿出来刷一下看看有没有‘点赞’,有没有回复,最希望看到有人嘲笑我,这样我就可以开骂了。”静馨说。不过,网络也成了孩子与父母矛盾的导火索。“我爸已经摔了我3部手机了。”静馨说。
“我爸爸的办法是藏路由器。”马嘉说,有段日子他只要回了家,第一件事就是翻箱倒柜找路由器,找到了就拼命上网,然后在估算出父母到家时间之前把路由器再放回原处。但最终,马嘉还是被爸爸逮住了。爸爸暴怒,随手拿起一个衣架就打在他身上,打疼了,马嘉便反抗。那一次大闹后,马嘉和父母的矛盾彻底升级,与爸爸的关系也进入了“冰河期”。
专家指出,父母越强力禁止,孩子的反抗就会越大。
没有叛逆更可怕
“现在孩子的叛逆期越来越早,一个孩子就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了几句,就闹着不上学还要离家出走。”一位小学六年级的老师说。这两年很多研究都指出,由于生活水平、教育水平的提高,孩子青春期确实正在提前到来。
不过,与此相反,另一个现象也引起注意——青春期的延后。很多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因为面临中考、高考等繁重的学习压力,所有时间都被占用了,再加上父母过分的迁就或者过分的控制等原因,在该逆反的时候没有出现明显的逆反,青春期的逆反延后到了大学。
北京的闫女士说,她儿子正在上初三,身边很多家长已经被青春期的孩子弄得焦头烂额,而她似乎没有这么受折磨,很多家长羡慕她有个乖儿子。不过,闫女士也发愁,因为她每天晚上都要哄着“乖”儿子写作业,先让儿子玩半小时游戏。再写半小时作业,然后儿子又提出条件,比如跟妈妈趟一会儿聊一会儿天,儿子还要穿着兔子衣服写作业。“这哪儿像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呀!”闫女士说,“别人觉得他乖,我觉得他怪。”
专家表示,青春期该叛逆却不叛逆,这种情况更恐怖。那些生理上已经成年但是心理上仍未“断奶”的“妈宝男”就是这样产生的。
青春期一定会来,在网络笼罩下的青春期更加复杂,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还是对整个社会,都是一道崭新的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