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襄阳市人民广场奔泰阳光城
十楼1002室
邮箱:xfxidianxinli@163.com
电话:18986362581
传真:0710-3448881
下面就让襄阳心理咨询,襄阳青少年心理咨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!心血管疾病常与心理疾病并存,在医学中被称为“双心”问题。研究发现,有些心脏病患者在检查后并无器质性病变,反而是神经系统出现一些问题;还有一些患者心脏只是有点小毛病,但由于心理负担过大,反而加重了病情。在此情况下,“双心”门诊应运而生,医生们为患者解决心脏健康问题的同时,也会对心理疾病对症下药,而心脏科医生自己也有一些独到的情志养生法。
疾病在身,影响在心
近日,《欧洲心脏杂志》发表一篇文章讨论了身、心、灵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意义。文章指出,疾病虽病在“身”,但往往也会影响“心”。生病后的人,常常会深思生命和自我存在的意义,例如“我在哪,我是谁,我在干什么”。这种思考会改善人际间的关系,也能激发人们重新定义什
么是生活中重要的,进而确定生活事件的优先级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洪昭光表示,身、心、灵对心血管疾病有着深远的影响,其中重要的就是“心”。“心”代表心理因素,半数以上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。“灵”即精神,人的精神变化,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依从性、自我保健以及间接的临床结果产生显著影响。
广东省人民医院林曙光、谭宁发表述评文章指出,异常的精神心理与疾病关系密切,中医理论就是情志致病。人有七情,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。七情适度,尤其是幸福、感恩、同情心、自信及希望等积极心理,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。反之,七情失度会引生疾病。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研究组也在《高血压》杂志上发表研究称,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追求,有诊治动脉硬化的效果,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。
四种最伤血管的应激,情绪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剑表示,很多冠心病突发情况,比如急性心肌梗死、脑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,对于这些患者进行量表测试和分析发现,多数患者是A型行为模式,而这恰恰是情志影响心脏健康的病理学基础。A型行为由美国两位心脏病专家于1970年提出,行为特征表现为竞争意识强,对他人充满敌意,过分抱负,易紧张和冲动等。
需注意,A型行为不能简单等同于A型血、A型性格等。
李剑说,有A型行为的人,平时交感神经和β-肾上腺素水平整体兴奋性较高。在受到外界压力后,人体内一些激素分泌增加,当下次遇到时,身体反应会更加强烈,长此以往,激素分泌居高不下,体内神经、内分泌、免疫系统都处于应激状态,导致血管内逐渐生成斑块,血压升高,引发更为严重的心血管事件。
林曙光、谭宁发表的述评中指出以下四种情绪需要关注:
愤怒。《美国心脏杂志》一项研究发现,在对6584人的随访中,较高愤怒水平使冠心病风险增加了31%。2016年《循环》杂志上一项研究称,愤怒和情绪激动使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增加 1.44 倍。其他研究显示,在愤怒两小时后,心肌梗死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、心律失常、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高。
悲伤。2012年《循环》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,对于心血管低风险人群(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<5%),与悲伤相关的心肌梗死风险是每1400人增加1次心肌梗死,但对高风险人群(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>20%),每 320人增加1次心肌梗死,悲伤可能对高风险人群影响更大。
焦虑抑郁。抑郁、焦虑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,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。抑郁症在冠心病患者中尤其常见,多达65%的心肌梗死患者有过抑郁症状。
社会隔离和孤独。有证据表明,社会关系不良者寿命短,而社会关系更强者生存可能性增加 50%。对23项研究18 余万人随访3~21年的汇总分析显示,社交孤立者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 29%,脑卒中风险增加 32%。
洪昭光说,情志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导致的,很多人在突发心脏疾病前,已有一段时间经受了突然的压力变化或慢性压力的累积,在发生“气、急、累”等应激事件时突然爆发。他曾救治过一位38岁患者,由于“妻管严”,熬夜洗衣服到半夜两点,又凌晨4点起床去郊区钓鱼,又熬夜又劳累,导致他在钓鱼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。
将情志养生融入生活点滴
早在1992年,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就提出,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在于做到“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、心理平衡”,其中
重要的是“心理平衡”。专家们表示,在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下,人们不仅需要承受诸多压力,也难免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,当情绪涌上心头,
身体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被情绪左右,建议大家学一点“养心法”,既能保持好心情,又能保护心脏健康。
转换压力和情绪。李剑表示,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中,应立即觉察并想办法尽快摆脱,注意一些负面情绪信号,如无意识地久坐、多吃、失眠等。大家可以选一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,最好是户外运动,每周运动5次左右,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。此外,读书、写日记、看电影、听歌等也是很好的开阔心胸、纾解不良情绪的方式。
养成合理的作息。休息对健康至关重要,尤其提醒年轻人,无论是因为工作还是娱乐,都不该牺牲休息时间,也不要向以后“借时间”,这反而会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,无形中为自己增加压力,积累负面情绪。
建立良性社交圈。年轻人要走出“网络社交”、减少“负面社交”,积极与朋友见面联络感情。老年人更要重视孤独感的察觉,积极走出去,参与社交活动,儿女也要关注长辈情绪变化,减少对长辈的情绪。
培养积极的信念。李剑说,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正念冥想,尤其是在陷入自我否定、情绪消沉时,可停下手中的事儿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,有利于提升积极情绪。
作为一位已过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的心脏科医生,洪昭光分享自己的养心三要诀:“要读书、要吃苦、要感悟”,读一些哲学、历史类书籍可提升人文修养,吃苦能磨炼意志,吾日三省吾身以提升觉悟。“没心没肺没烦恼,有头有脑有智慧,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,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,病人的一半可以不得病,得病的一半可以不用药。我们必须认识到积极心理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,治病不如防病,医心不如养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