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好孩子的专注力
经常听到家长抱怨,孩子学习时总分心,专注力特别差,不知该如何是好?下面
襄阳心理咨询为您出谋划策:
需要说明的是,孩子总分心可能是因为大脑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。孩子的专注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。一般来说,1岁的孩子专注力为2~3分钟,2~3岁为5~8分钟,3~4岁为8~10分钟,4~5岁为10~15分钟,5~6岁为15~30分钟,6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。 因此,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专注力差的标签。0~6岁是专注力发展的时期,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,先保护好专注力,才有机会谈后期的培养。以下几件事会毁掉专注力,家长要特别注意。
频繁打搅。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,特别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时,往往特别专注。很多家长喜欢打断孩子,比如孩子正安静地看书时,非让他吃个水果;孩子正专心研究玩具时,催他去喝水。 这种频繁打断,让孩子很难再回到刚刚感兴趣的活动中。 因此,当孩子在专注做某一件事时,不要去打搅他。
强行指导。 孩子好奇心强,天生喜欢探索,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困难、经历失败,但当他经过努力达到目标时,收获的不仅是结果,还有经验以及专注做事的能力。 很多家长不接受孩子“绕远路”去自己探索,而要将自己的“经验”强加在孩子身上。长时间的强行指导,会将孩子的好奇心消磨殆尽,一旦形成“爸妈会帮我做”的观念,他就没有耐心去专心探索了。
唠叨催促。 一个听觉专注力缺失的孩子,普遍有一个唠叨的家长。面对催促的家长,孩子学会了一项技能——屏蔽外界的声音(家长的话)。 此时,他内心想的是:“既然不是必须解决的,那就你说你的,我做我的。”慢慢地,他就开始只听自己想听的声音,也就无法长期将注意力放在听别人说话上。
沉迷电子产品。研究发现,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的孩子执行能力差,在完成任务时难以专心,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冲动。 沉迷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、阅读能力、记忆力和社会功能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。另外,家中经常开着电视,会营造一个喧闹的氛围,不利于孩子专心做事。
不同年龄阶段,保护专注力的方法不太一样。对0~3岁的孩子来说,重要的是让他保持积极的情绪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,一是尊重兴趣。家长通过细心观察,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,然后把一件事做成一系列事情。比如,发现孩子喜欢小火车,可以引导他从玩火车玩具、读火车绘本,慢慢过渡到用积木拼火车、听火车科普知识等。 二是及时鼓励,家长要压抑住说“这个不行”“那个不行”的冲动,多用积极正面的言语鼓励和引导孩子。4~6岁的孩子自主性增强,家长不要过分指导他做事,要让他“当家做主”,引导孩子自主分配时间。这样既能明确任务,又能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,还可以培养专注力。不要给孩子提供过多的选项,避免出现“狗熊掰棒子”的事情。 如果必须要打断,应提前告知孩子。比如,要睡觉了,孩子还在看书,可以设个闹钟,告诉孩子,“闹钟响了,我们就要准备睡觉了”,给他一个准备的时间。
专注力不仅与养育环境有关,生物学因素(如遗传)、围产期高危因素(如早产、低出生体重、窒息缺氧等)所致脑功能障碍也会影响专注力。如果发现孩子的专注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功能损害,如学龄前专注力差、行为难以管理,学龄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困难、社交不良等情况,应求助专业人士。